在大排查大整治活動中,金亭嶺礦業在上級領導及駐礦督導組的指導下,找準自身在以往安全培訓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精準“把脈”,緊緊抓住受教育員工的心理進行精細施策,利用活動的開展提升安全培訓效果。
解決以往培訓“通病” 優化現行培訓方案。金亭嶺礦業謝家溝礦區針對以往培訓過程中台上的人講得“口幹舌燥”,台下的人聽得“心煩氣躁”的情況,利用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的開展,對今年的培訓方案進行優化。一是将培訓提綱“化整爲零”,劃分爲六大章節。每天由專人集中講解一個章節,做到循序漸進,融會貫通。二是寓教于樂,動靜結合。穿插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觀看、傳達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等内容,有效避免了學習内容單一。并通過課堂提問、課間讨論、抄寫學習筆記、随堂模考等多種形式,确保了每一名參訓人員都能“坐得住、聽得進、不走神”。三是培考結合,一日一考。對當天所學内容進行一次閉卷考試,檢驗當天培訓效果,由礦區主任、安全員全程監考。當天考試成績低于80分的人員,次日學習時間延長2小時,實現學習、考核、再學習閉環管理。這種培訓形式的創新,使大家想聽、愛聽、樂聽,員工參加安全培訓的勁頭上來了,培訓效果自然也就有了,使安全教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“上課不敢走神了,怕被提問的時候答不上來,也怕錯過了知識點,當天的考試通不過。”謝家溝礦區職工這樣說。
擴大“培訓人員圈” 共繪“安全同心圓”。草溝頭礦區在培訓過程中,充分考慮到施工單位從業人員與企業員工在文化程度、安全素養等方面存在的差異,劃分爲兩個區域,從培訓的難度、深度、培訓内容側重點等方面加以區别,進行精準培訓。針對礦區工作的特點,草溝頭礦區就安全操作規程、突發情況應急自救互救等應知應會的安全知識進行了現場培訓,一個一個“過篩子”,确保全員培訓達标,熟練掌握自救知識。爲了鞏固和提升培訓效果,草溝頭礦區、項目部之間還開展了“結對子”包幫活動,對每天的培訓内容互相之間進行提問,實現互幫互學,互促互進,共同步。與此同時,草溝頭礦區還利用學習培訓休息時間,與項目部人員對各自安全分區進行徹底清理,通過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的開展,提升從業人員的理論素質。
“上門送培訓” 距離更近 效果更好。活動中,安全員走進車間培訓會中,對安全知識應知應會、自救器維護情況及使用方法等現場進行抽查。這種“上門送培訓”的方式,打破了傳統培訓中培訓人員、被培訓人員的位置關系,拉近了培訓人員與培訓學員的距離,得到了生産單位和廣大員工的喜愛和歡迎。與此同時,安全科還将常态化開展教育培訓活動與“以師帶徒”、崗位練兵等活動有機結合,不但指導各單位建立完善的基礎檔案資料,還通過“情景模拟”的方式,對“傳幫帶”效果進行考核,促使老員工用心教,新員工用心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