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金翅嶺金礦緊扣企業發展需求,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工作,依托培訓、練兵、競賽“三位一體”模式,多舉措、多途徑、多維度爲技術技能人才搭建成長平台,通過建立“一對一”成長檔案,搭建“師帶徒”培養機制,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。
強強聯手,師徒并肩作戰
師父:康學彬,電工班長,崗位連續工齡13年
徒弟:原浩祥,電工,崗位連續工齡3年
康學彬和原浩祥這對師徒年齡相差7歲,猶如“兄弟倆”。“小原和我弟弟差不多大,所以我也把他當自己兄弟看待。”
“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練。”從事電工工作10餘年的康學彬,對新來的徒弟關愛有加,“手把手”教徒弟學習電機正反轉、星三角降壓啓動接線和遠程控制、行車、壓濾機控制線路與動力線路的接線及運行方式、變頻器的調試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。在師父的悉心指導下,原浩祥的操作水平迅速提高,配合電工班完成各車間設備維修及線路改造工作,不到1年時間,他便能獨立當班。
在工作期間,師徒倆還積極參與到技術比武等活動中,2023年參加金翅嶺金礦電工技能比武活動,師傅康學彬榮獲第一名,徒弟原浩祥榮獲第六名的好成績。如今,師徒二人并肩作戰,奮戰在生産一線,屢破維修電工方面的難題。
以身作則,“老師傅”照亮前行路
師父:孫治慶,駕駛員,崗位連續工齡30年
徒弟:溫暖,駕駛員,崗位連續工齡8年
孫治慶是車隊公認的“老師傅”。“首先要仔細檢查一下儀表、燈光、雨刮、車門、玻璃等有沒有故障,再看看轉向系統、刹車系統等設施是否靈敏有效……”4月21日清晨,春暖乍寒,在金翅嶺金礦停車場,師傅孫治慶正專心地指導着徒弟進行出車前的車輛“十檢”。
孫治慶48歲,開車30年,是一名半挂車駕駛員,平時喜歡看戰争題材的電視劇,雖然自知自己不是英雄,但心中那份“要麽不做,要做就做好”的執着卻激勵着他不斷成長。
溫暖是孫治慶的第5個徒弟,坐進駕駛室那一刻,溫暖深知,雖然載的是物,但卻價值千金,安全不容絲毫閃失。早晨5點,溫暖會提前半小時出門,騎20分鍾電動車到停車場。先認真檢查車輛外觀、輪胎、鋼闆、機油液位,然後啓動車輛預熱,再檢查車輛各儀表是否正常、轉向、刹車等設施……按照師傅孫治慶的說法,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規範操作會讓他形成一種肌肉記憶,要是哪天沒走這些程序,心裏總覺得差點什麽。
“我做的也不一定都對,有些事可能徒弟做得更好,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,但是該嚴格的時候必須嚴格,因爲安全才是第一位。”說起帶徒弟,孫治慶挺有自信,在他看來,開車不僅是熟能生巧的訓練,更是一個技術提升的過程。
穩紮穩打,強将手下無弱兵
師父:劉俊波,試驗員,崗位連續工齡23年
徒弟:陳群,試驗員,崗位連續工齡9年
“試驗員就是要做到多看、多聽、勤交流,緊盯藥劑消耗這些重要參數。”試驗操作室裏不時傳來師父劉俊波“授課”的聲音,她利用每一個試驗樣品爲徒弟陳群傳道授業解惑,一身本領無不傾囊相授。
衆所周知,試驗室是企業原料檢驗的重要崗位。劉俊波是實驗中心第一批試驗員,經驗豐富、認真負責的她,在日常工作中,她始終保持嚴謹負責的工作态度,作爲她的徒弟,自然要對試驗操作步驟、試驗樣品性質都銘記于心。于是,劉俊波帶着陳群熟悉崗位操作規程,一步一步詳細講解試驗工藝原理,爲了讓陳群直觀地看懂工藝流程,劉俊波将每一個重要樣品、重點環節都用紅筆标注出來。“精、準、調”師徒二人嚴守崗位“三字”操作方針,認真細緻監控每一個樣品性質,将每一個樣品藥劑消耗嚴格記錄在冊。
在金翅嶺金礦試驗員比武競賽中,師父劉俊波毫無懸念榮獲第一名,徒弟陳群也取得第三名的優異成績。“我師父可是‘全國黃金行業技術能手’,名師出高徒嘛!”陳群驕傲的說。
幹中學、學中幹,紮根一線鍛英才
師父:溫書科,冶煉工,崗位連續工齡20年
徒弟:梁良,冶煉工,崗位連續工齡4年
溫書科是冶煉車間公認的“濕法工段大拿”,培養出的數名徒弟已成了技術骨幹。
剛到冶煉崗位的梁良還是個毛頭小夥子,自以爲崗位知識掌握很紮實,學了不到半年,他便開始浮躁起來,慢慢的不把反應釜反應溫度控制、反應時間放在心上,在一次浸金作業中物料與酸反應較爲強烈,他險些闖禍。爲了讓徒弟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,溫書科提出要和徒弟“比賽”,一個班8小時,每人操作一個反應釜,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,不能發生任何安全隐患,藥劑配比、投料速度、反應時間、過濾時間、産渣率、指标穩定者獲勝,一輪比拼過後,梁良敗下陣來。面對垂頭喪氣的徒弟,溫書科便開導他:“小夥子,眼高手低可不行,我們幹這一行要不急不躁、穩中求勝、多看多問、腳踏實地,幹生産更要虛心練好真本領。”自那以後,梁良沉下心苦練基本功,熟悉掌握設備性能、嚴守操作規程、認真觀察物料反應現象、精準巡查點檢,憑借自身努力,多次榮獲金翅嶺金礦“崗位技術能手”等榮譽。
青年進步則企業進步。在師傅們的培育下,先後成長了一批批在一線技術崗位嶄露頭角的青年先鋒隊伍,成爲企業發展的“後勁”力量。在他們的成長足迹中看到了朝氣蓬勃,看到了招金人奮勇直前、敢于拼搏精神的傳遞,看到了生産工藝技術的新老傳承,他們一代一代接續奮鬥,爲企業發展再書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