爲進一步規範企業爆破作業現場操作流程,強化爆破作業現場民爆物品安全監管,大尹格莊金礦以破除傳統管理瓶頸難題爲導向,成功把“雙重預防機制”概念引入到民爆物品監管的各個環節領域,爲實現“爆破作業現場監管全覆蓋、爆破器材監管零差錯、民爆物品管理零流失、爆破作業現場零事故”目标提供了強有力保證。
壓實主體責任,健全管理規範。從“責任、制度、培訓”入手,夯實“雙重預防機制”建設,實行規範管理。一是明職明責,建立以礦長爲組長的領導小組,明确礦長爲涉爆物品安全監管第一責任人,落實“一崗雙責”,推行安全績效和安全風險雙線考核,突出安全紅線和問題底線威懾,重獎重罰,層層壓實監管責任。二是建章立制,圍繞“雙重預防機制”,建立健全各類管理制度22個;創新編制爆炸物品管理“八不拉、八不放(點炮)、十不卸、十不裝”等順口溜小制度,推動各項制度入腦入心。三是全面宣教,按照“任前必訓、年度必訓、違規必訓”原則,落實“爆破作業人員─技術負責人─企業法人”三級培訓;研發民爆物品“三員”考試APP,落實安全管理人員定時檢查、随機抽考和不合格“三員”待崗培訓等措施;通過設計制作上崗證提示、廠區内标語橫幅宣示、涉爆物品存儲點語音警示等措施,落實全方位提醒教育。
分級預警管控,分類精細治理。建立“分工明确、上下協同、專業配合、共同防禦”的安全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,落實清單管理和防治措施,有效化解或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風險。一是全覆蓋劃分風險點,遵循“大小适中、便于分類、功能獨立、易于管理、範圍清晰”原則,圍繞“設施設備和作業活動”兩個方面,全員找風險,通過專業論證分類,梳理涉爆作業活動類風險點2個、設備設施類風險點1個,科學劃分4個等級落實全覆蓋管理。二是全方位辨識危險源,本着“倒追”線索的原則,按照“有隐患”就必有“源頭”的思路,采用“自下而上”的辨識方式和LEC分析法(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),圍繞“人、物、環境、管理”四個因素,落實崗位、班組、車間、公司“四級”排查治理和4級管理,辨識涉爆一級危險源2個、二級危險源10個、三級危險源15個、四級危險源33個。三是閉環式治理隐患點,按照“日常性、綜合性、專業性、季節性”等方式,以及“排除、替換、降低、隔離、程序控制、保護”等方法,運用手機APP實行PDCA閉環管理,落實領導分片、人員分點和線上線下兩種模式排查整改;同時将發現的風險點、危險源,補充或完善到基礎台賬,落實清單管理。四是常态化管控重點人,建立完善涉爆重點人員積分預警機制,落實“一人一檔”管理,實行涉爆人員“五必談”(即精神狀态不佳必談、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必談、身體狀況不好必談、發現矛盾糾葛必談、經濟狀态異常必談)和每月健康查體,及時掌握涉爆人員“吃、住、行、消”等動态信息和身心健康情況,杜絕突發意外事件,預防安全事故發生。
智能監測跟蹤,閉環科學管理。按照“物聯化、可視化、智能化”總目标,投資1.36億元建設智慧礦山平台,同時開發完善民用爆炸物品全流程監控系統,實施“支、領、用、退”無縫隙閉環監管。一是動态化實時監測,依托物聯網進行井下環境監測及網絡覆蓋,通過人員定位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,實時感知“人員、機械、礦山環境”等狀态信息,實現風量、溫度、濕度、有害氣體濃度等環境信息的動态監測與智能控制。二是立體化閉環管理,依托平台對民爆物品的流向實行全流程、全覆蓋閉合管理,集成數據綜合分析,實現礦山安全生産實時感知、預報預警、智能分析及決策,切實做到“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責任可究、規律可循”;建立地面更衣室,與礦井一條封閉通道連接,實現進出閉環管理;引入“人臉識别”系統,實行“人證核錄”,杜絕無關人員下井;配置檢查人員并安裝視頻監控設施,徹底堵塞涉爆物品帶上地面、流失社會的渠道。三是專業化遠程監管,将存儲庫房、運輸車輛、作業現場的視頻系統全部接入公安機關監控平台,由公安機關同步對企業的民爆物品管控流程進行監督、檢查,強化專業監管力度。(張藝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