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根據上級要求,我們要出一名司機和一輛大客到市裏備勤,随時準備參加醫護工作者和隔離人員的轉運工作。”
“隊長,我去!”在得知工作任務後,身爲通勤班班長的柳濤沒有絲毫猶豫,第一時間報名,随着奔赴一線參加轉運工作。
他與“大白”逆行出征
4月22日,招遠發布“靜态管理”通知,全市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,車輛人員紛紛響應号召進入靜止狀态。與道路上“歸家”的車輛不同,柳濤駕駛他的“大白”從蠶莊金礦“逆行”而出,一人一車行駛在凄清的道路上,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。
當天晚上八點,柳濤接到“第一單”,運送40餘名煙台山醫院的醫護人員。“接單”後,他以最快的速度穿上防護服、手套、面罩,嚴格落實指揮部“第一時間、第一落點”管控措施,完善“點對點”轉運,做到接送無縫對接,确保特殊人員全程閉環管理。經過兩個小時的轉運,柳濤順利完成任務,但他不敢耽擱,立即返回,車上待命。淩晨一點,他又接到新任務,要求即刻出發,前往金嶺鎮轉運密接者。看着肩背書包,身穿寬大不合身防護服的孩子們,這一刻柳濤想到了自己的孩子。兒子要是知道他“戰”在防疫一線,爲招遠全市防疫勝利流汗出力,也會爲他感到驕傲吧。盡管孩子還不知情,認爲他在單位隔離。想到這,他覺得這次出車不僅僅是一次任務,更是一種保護和責任。
把好轉運安全行駛“方向盤”
由于轉運工作沒有固定時間,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,隻要接到轉運通知,就要立即行動。4月23日晚上10:00,柳濤接到通知,需要轉運隔離人員去煙台,單程一百多公裏,雖然他已經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,但是想到時間事關防疫成敗,他又投身工作,牢牢把穩安全行駛的方向盤。淩晨12:30,在把隔離人員送到指定地點後,他長舒一口氣,路邊稍作休息便踏上返程之路。行駛一段路程後,由于長時間的奔波,他感覺到又困又累,實在堅持不住了,安全起見,他将車停靠在路邊休息一會,并于清晨安全返回。
轉運工作時間緊,任務重,輾轉來回,馬不停蹄,好幾次正趕上吃飯的點兒,飯還沒吃完就接到調度通知,他立馬放下筷子迅速出發。淩晨時分,他仍在駕車執行轉運任務,這都是常事兒。身穿防護服,渴了甚至不敢多喝水。對此,他毫無怨言,他說:“抗擊疫情,人人有責。與醫護人員相比,這不算什麽,我希望這份力,能爲招遠的防疫工作做出點貢獻。”
作爲疫線轉運“擺渡人”,他連續奮戰9天,駕駛車輛将隔離人員從金嶺各個村莊轉運到辛莊、煙台、萊州等隔離點,轉運隔離人員、醫護工作者近200人次,行駛1500多公裏。
孤勇者卻不孤身奮戰
在全域靜态管理期間,完成任務後,柳濤還能回到小區。但轉運工作的特殊性,他不敢回家,在樓下車庫安裝一張簡易折疊床,用于臨時休息。随着防疫管理的升級,全域進入封控管理模式,小區封閉,他隻能睡在車輛行李存儲箱内。當初走的匆忙,被褥、洗漱用品全都沒帶。在得知這一情況後,蠶莊金礦第一時間安排帶有通行證的車輛給柳濤送物資,由于途徑金嶺疫區,國道封閉,所有車輛禁止通行,從辛莊繞行也無法實現。關鍵時刻,該礦将情況反饋至公司,請求幫助。公司黨群部立即購買被褥、食品等物資送給柳濤,轉運期間給予了充足的物資保障。
有人問他,“這些密接者跟你這麽近,很有可能被傳染,你不怕嗎?”他笑了笑說,“怕,怎麽可能不怕呢?開始的時候特别害怕,但是一想總該有人來做這些事,那麽多醫護工作者和志願者都不怕,我怕什麽,我不是自己在戰鬥,我的背後還有公司和單位的支持,有政府的領導,我和這些轉運師傅都有信心。”實在話語中透露出招金人的堅韌和質樸。
晝夜兼程,随時待命,這就是他們肩負的使命。疫情轉運車輛這支特殊的隊伍,默默地奮戰在抗疫的最前沿,宛如晝夜兼程的疫線“擺渡人”。他們聞令而動,與時間賽跑,緊握方向盤,往返于轉運的路上,正是他們駕駛轉運專車,爲疫情防控工作搭建起一條條安全可靠的“傳送帶”。